6月10日,沿江高速寧會隧道掘進突破8000米大關,目前該隧道掘進施工已完成78%,預計將于2025年6月建成通車。
寧會隧道全長10.3公里,為沿江高速全線最長隧道,均為Ⅳ、Ⅴ級圍巖,施工穿越瓦斯、巖爆、大變形、巖溶突涌水等諸多不良地質段,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為確保安全、質量、進度全面受控,項目多措并舉,確保寧會隧道建設穩步推進。
機械配套,數“智”引領。寧會隧道在蜀道集團率先使用成套綠色智能設備,實現了全工序機械化施工,單洞作業人員極大減少,有效保證了施工安全和效率;同時通過川隧智慧公路建設平臺指導施工,使隧道管理過程可視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科學準確把控各工序的銜接與施工進度。
黨建領航,攻堅克難。在施工過程中面臨涌水量大、反坡排水、圍巖變化頻繁等難題,項目黨員技術攻關隊帶領全體員工錨定生產目標,攻堅克難。一是組織召開排水專題會,研究專項施工方案,強化值班巡視和數據監測工作,保障排水設備高效運轉,減少涌水及反坡排水對施工進度的影響。二是對圍巖情況進行預判,通過超前地質研判會,動態調整支護參數,有效提高施工安全性。三是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工作深度融合,從新型施工技術、設備升級改造等方面同向發力,以科研創新推動寧會隧道高效安全建設。
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為確保按期建成,項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通過月生產會、周例會、每日安全生產碰頭會等方式促進各部門溝通協調,及時反饋建設情況、糾偏問題,形成進度有計劃、安全有保障、情況有反饋、問題能糾偏的良性循環,以前置化的手段促進生產管理提升,確保寧會隧道生產穩步推進。
寧會隧道建成通車后,涼山州寧南縣至會東縣的車程將由3小時縮減到1小時,對加快會理、會東、寧南三縣一體化發展有重要作用,有力助推三縣融入攀西兩小時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