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大高速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攀大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2日,注冊資金為2億元,是依據《攀枝花至大理(四川境)高速公路項目投資協議》,是四川蜀道高速公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直屬二級公司,由原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占股81%和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占股19%)共同出資組建的直屬二級公司,以BOT方式負責攀枝花至大理(四川境)高速公路項目的投資、建設與特許經營期間的運營管理。
公司內設8個部門(調度指揮(稽查)中心、綜合辦公室、人力資源處、資產財務處、黨群工作處、紀檢監察處、收費運營處、工程養護與安全處)。公司編制職工180人(其中機關管理人員50人,輔助人員17人,一線人員113人)。
項目概況
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四川境)項目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4-2030年)》加強四川南向聯系、打通川滇地區和東盟國家之間的一條重要的快速通道,是連接成都平原經濟區和攀西經濟區、推動“五區協同”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紐帶,同時也是連接川滇之間、整合兩省旅游資源的一條黃金通道。對進一步完善川滇兩省高速公路網絡,提高交通轉換效率,強化相鄰省份及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聯系,帶動沿線經濟發展,促進雙邊旅游事業、礦產資源開發和物流貿易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總投資66.86億元,路線全長41.002公里,包括主線和G4216蓉麗高速麗攀段連接線:主線28.944公里,起于攀枝花市仁和區仁和鎮,接G5京昆高速總發互通立交,止于仁和區太平鄉灰窩(川滇界),接云南境規劃路段;麗攀段連接線12.058公里,起于主線灰窩,止于仁和區太平鄉半邊街與麗攀高速公路相接。全線設置大中橋6477.7米/19座,隧道26706米/5.5座,其中特長隧道24882.5米/4.5座,長隧道1823.5米/1座,橋隧比高達81%。全線共設置6處互通式立交,其中樞紐互通3處,一般互通3處。全線設置3處匝道收費站(攀枝花南、中壩、太平),1處管理分中心,1處服務區(攀枝花南),1處養護工區。全線采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4.5米,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估算總投資70.24億元,批復初設概算66.86億元,總工期五年,2020年12月6日建成試跑。
項目特點
(一)總里程短、橋隧比高、單位里程造價高
項目總里程僅41.002公里,橋隧總長33.183公里,橋隧比高達81%,一般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約0.8-1億元,攀大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高達1.63億元。
(二)施工難度大、建設任務艱巨
攀大高速(四川境)線路短,本次通車里程不足40公里,搭設橋梁19座,穿越隧道5.5座,涉及建設區域地質結構復雜,在施工過程中面臨瓦斯突出、高瓦斯、低瓦斯、斷層、巖爆、涌水、采空、高空作業等諸多困難和風險,施工難度極大、安全風險系數極高。
(三)總體工期較長,成本管理壓力大
攀大高速計劃工期為5年,總體工期較其他高速公路投資項目長。導致在成本管理過程中面臨三大壓力:融資成本大、管理成本大、盈利壓力大。
(四)控制性工程在業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寶鼎隧道作為攀大高速項目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全長8.775公里,穿越穿煤47層,建設期創下了“全國四項之最”(全國在建高速公路最長的瓦斯突出隧道、全國在建高速公路瓦斯突出段落最長的隧道、全國在建高速公路高瓦斯段落最長的隧道、全國在建穿越煤層最多的隧道),其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均位居國內同類型隧道前列。
(五)標準化管理,打造品質工程
攀大高速緊緊圍繞著“安全優質、高效低耗、廉潔和諧”的投資建設目標,以打造“精品示范工程”為己任,項目標準化程度高、管理手段信息化高。建設過程中通過現場臨建標準化、安全管理標準化、環保管理標準化、設備配置標準化、工藝工序標準化等五大標準化管理,積極采用小班組管理、農民工“五同”管理、互聯網+安全管理等新理念,大量應用“四新技術”,創新性的提出了八項“新工藝”,其中部分工藝已在全省推廣使用,位于行業先進水平。尤其是無人駕駛壓路機在攀大高速調試成功,標志著無人駕駛壓路機能滿足瀝青路面碾壓施工規范,在全球尚屬首次。
(六)安全文明施工,取得“三零”優異成績
項目整體建設安全、質量、工期全面可控。自項目開工,攀大公司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嚴謹科學地控制質量,開工即倒排工期,全面統籌協調推進安全、質量、工期工作。全線風險工程取得了“零事故、零傷害、零污染”的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