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可期。2月15日,央視新聞推出《錨定發展加把勁 向春而行開新局》特別節目,古金高速水落河特大橋施工現場為全國觀眾展現了交通項目智慧建造火熱場景。
水落河特大橋,是瀘州經古藺至金沙高速公路(古藺至川黔界)重要控制性工程,該橋為上承式鋼筋混凝土懸臂澆筑拱橋,跨徑335m,為目前世界同類型最大跨徑拱橋。
水落河特大橋所處地區山勢陡峭,兩岸堤壩近乎直立,橋面至谷底高差250.104米,其施工難度巨大。為確保橋梁建設始終安全穩定,參建單位錨定高質量發展主題,聚焦智慧建造,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體系,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橋梁結構多尺度仿真+物聯網+自動化控制(監測)”等技術手段,以“中國精度”護航“中國速度”。
環境智能感知系統
一是通過搭建邊坡監測平臺,達到對邊坡位移和沉降的實時監測預警,確保施工安全。二是通過氣象觀測元件和氣象監測云網平臺連接,達到實時觀測現場氣象條件的目的,為現場施工提供準確依據。三是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的數字化調度系統,通過系統集成完成施工現場各類機械設備的調度和管理。
自動化施工作業
一是水落河特大橋纜索吊裝系統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統,在最不利吊裝位置布設監測點,提高纜索吊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能。二是通過引進智能操作系統,控制掛籃和模板移動操作,實時查看,減少人為控制因素,提高安全性能。三是通過開發拱橋應力位移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建造過程中各部位的應力水平和位移大小。
智能規劃協同
以現代化生產車間標準配置智能化、工廠式流水線預制梁場,全方位工廠化管理,解決了工期緊以及山區高速場地不足的問題,同時確保全天候生產,提高工作效率。
質量自動控制
建立砼數字化平臺,相關人員可直接在云網平臺調出數據查看,且數據通過APP和短信、語音等方式通知現場相關責任人,實現混凝土澆筑全過程監控。
截至目前,水落河特大橋古藺岸和金沙岸拱圈施工均已到第11個節段,預計將于2023年7月實現拱圈合龍,10月完成拱上立柱施工,11月完成橋梁的橋面系施工,為實現古金高速2023年底建成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助推烏蒙山區鄉村振興和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